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强化政治监督 护航“十四五” 担当显忠诚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
办好群众“关键小事”|疏堵清障推动老旧小区改造

为了5000元好处费,小伙竟帮别人贷款买车,结果……

发布时间:2025-10-22  来源:中国法制新闻网  字体大小[ ]

2023年10月,

被告杨某因征信问题无法贷款购车,

找到原告储某,

商定以储某名义办理2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车辆,

并给予5000元报酬。

储某欣然答应,

与杨某签订《有偿代购协议》和纸质借条。

杨某在拿到钱并购车后,

只偿还了9个月贷款就消失了。

后贷款银行将储某诉至法院,

储某只能自己全额偿还了贷款。

之后,储某多次联系杨某无果,

诉至法院,

要求杨某偿还代还本息。

 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,储某以汽车按揭名义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取得贷款,又与杨某签订委托代购合同,约定车辆归实际购车人、贷款由实际购车人偿还,实质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转贷给杨某。

  该行为违反了禁止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转贷的法律规定,储某与杨某之间的借款合同应认定为无效。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返还,故杨某应返还储某20万元资金,储某收取的5000元报酬亦应当返还杨某。因该合同无效而产生的损失则由双方按过错分担。

  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十分重要,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借他人的,不仅双方借款合同无效,“好处费”、利息得不到支持,若实际使用贷款人未按约定还贷,还将背负债务,根据具体情况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,切记不要盲目帮贷。

  (作者:崔鹏宇 作者单位:临江林区基层法院)

中国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